-
梁世雄 编辑
- 梁世雄
- 华南文艺学院美术系除原名外的其它名字,包括别称、昵称、笔名等
- 中国
- 广东南海
- 1933年
- 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华南文艺学院美术系
- 《归渔》、《椰林秋晓》、《不尽长江滚滚流》
梁世雄,著名中国画家,广东省南海人。1933年生。早年就读于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53年毕业于华南文艺学院美术系,同年入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深造,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历任中国画系主任、岭南画派研究室主任、岭南画派纪念馆副董事长,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33年 | 3月10日,出生于广东南海; |
1939年 | 6岁 入私塾读书; |
1946年 | 13岁 佛山市民秀小学毕业; |
1949年 | 16岁 广东省南海县立一中初中毕业; 就读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 |
1950年 | 17岁 考入广州华南人民文艺学院美术系,师从黄新波、关山月、黎雄才等教授; |
1953年 | 20岁 广州华南人民文艺学院美术系毕业,获学士学位; 转入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学习,曾任学生会主席; |
1956年 | 23岁 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绘画系毕业留校; 组织上拟派往波兰留学学习陶瓷,征询意见本人愿意继续研究中国画,留校任国画系助教及系秘书等职; |
1957年 | 24岁 与关山月、黎雄才等到衡山、黄山等地写生; 创作《坦克手在工地上》参加湖北省美展,获二等奖,由湖北省博物馆收藏; 《永远做最可爱的人》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幅画发行; |
1958年 | 25岁 作品《冬闲变冬忙》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单幅画发行; 暑假在岳父容庚教授家临摹巨然长卷及沈周山水册页等; 中南美专由武汉迁广州,改名为广州美术学院,时任国画系秘书兼山水课助教; |
1959年 | 26岁 作品《抽纱》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及广东省美展; |
1961年 | 28岁 作品《椰林秋晓》选入《广东美术作品选》; 携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到上海举办大型展览,所作《归渔》以其纯朴的广东妇女形象深获好评; 论文《生活创作的源泉》刊登于上海《文汇报》; |
1962年 | 29岁 作品《归渔》、《椰林秋晓》及粤北写生四幅,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岭南派画展,其中《归渔》分别入选北京、上海先后出版的《现代人物画选》; |
1963年 | 30岁 在广州与杨之光、陈金章联合举办“三人国画联展”; |
1965年 | 32岁 随中央代表团赴西藏访问,曾先后到山南农区、藏北牧区、亚东林区及边防等地,历时四个多月,搜集素材,画大量速写; 归来后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绘制巨幅国画《高原雄鹰》; 日后大量西藏题材的创作均来源于这段生活,创作《女工泪》组画参加全国美展; |
1966年 | 33岁 “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干校,曾当过犁耙手; “文革”期间曾与几位教师骑自行车由广东到福建再到井冈山等地; |
1970年 | 37岁 作品《油城明珠》参加广东省美展; |
1971年 | 38岁 到海南岛深入生活,创作《山区处处变新颜》国画四条屏,参加广东省美术展览,并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品《高原江南》、《沙田新秀》参加“广东四川国画联展”,并分别由国家选送往德国及我国香港地区展出; |
1978年 | 45岁 “文革”后第一批被提升为讲师,任中国画系副主任; 参加以关山月、黎雄才为首的广东国画创作组,与陈洞庭、蔡迪支、林丰俗、陈章绩等人合作创作大幅国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及《遵义曙光》等; |
1979年 | 46岁 作品《沙田新秀》参加日本举办的亚细亚第一回画展,并选入日本出版之《近代亚洲美术》; 作品《雪岭初春》参加文化部举办的“中国画展”赴香港展出; 作品《雅鲁藏布江畔》参加国庆30周年广东省美展; |
1980年 | 47岁 应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邀请,赴北京藻鉴堂作画,同时在京作画的有黄胃、刘勃舒、许麟庐等人,所作《葵乡雨后》参加中国名家画展; 《昆仑山下》送比利时展出; 与中国画系研究生刘书民等赴黄山写生,并往长江三峡及富春江等地深入生活,沿途写生一个多月,归来后创作大量作品,其中尤以《不尽长江滚滚流》四幅六尺宣联屏巨制为最; 作品《湖畔》与《葵乡雨后》参加文化部举办之中国名家画展赴香港展出; |
1981年 | 48岁 作品《昆仑山下》赴比利时、泰国、印尼等地展出,并发表于《中国画》、《国际周报》及《作品》等刊物; 《高原牧歌》等三幅作品参加广东省美协主办之展览,赴新加坡展出; 《水乡曲》等20幅作品参加中国名家七人联展; 8月1日,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天堑截流》入选广东省美展; |
1982年 | 49岁 作品《嘎拉湖畔》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 《峨眉烟雨》赴澳大利亚展出; 《葵湖春晓》入选广东侨乡风貌画展; 艺术生平被载入《中国艺术家辞典》现代部分第三分册; |
1983年 | 50岁 晋升为副教授,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古榕》由国家选送赴约旦参加中国画展览; 《水乡翠色》参加全国侨联及全国美协举办之“全国侨乡风貌”画展; |
1984年 | 51岁 作品《故乡情》、《沙田新秀》参加广东省国庆35周年美术展览; 《雪岭初春》赴日本神户展出,参加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广东经济文化展览; |
1985年 | 52岁 1月19日,在广州文化公园由广东省美协及广州美院联合举办首次“梁世雄画展”,共展出作品84幅; |
1986年 | 53岁 任中国画系主任; 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梁世雄画选》; |
1987年 | 54岁 参加广东省工艺代表团出访美国,同行的画家有杨之光教授; 访问期间曾在纽约美术学院及加州美术学院举办讲座; 在波士顿参加“广东省美术家作品联展”; 应邀在美国旧金山东方艺术协会举办之国画艺术讲座进行演讲; 著文《重视师承,鼓励独创——试谈岭南画派的教育思想》及《一笔书与一笔画——略论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发表于《广州日报》; |
1988年 | 55岁 5月,在香港大会堂举办“梁世雄、李国华、梁纪三人国画联展”; 拜会赵少昂、杨善深、司徒奇等三位岭南画派大师,他们均亲临大会堂参观画展并对梁世雄的画给予好评; 携中国画系教师作品赴香港举办“岭南国画展”; 此前,香港文化界人士对广州美术学院了解甚少,展出后反映甚为强烈; 升任国画系教授,并担任硕土研究生导师; 出版《梁世雄山水画辑》,收入作品20幅; 《泼湿黄山几段云》参加日本东京举办之亚细亚美术作品展; |
1989年 | 56岁 应邀访问日本,并先后在东京、名古屋、京都、三重等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四十余幅; 《黄山云海》、《漓江之晨》、《多少峰峦云雾中》、《嘎拉湖畔》、《秋牧》等多幅作品为日本各界人士所收藏; 《喜马拉雅松》、《霜叶红于二月花》、《鸟林春晓》等先后由国家选送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泰国、约旦及我国香港、澳门等地展出; 配合在日本举办的展览,出版《梁世雄山水画》; |
1990年 | 57岁 9月,在南海市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50幅; 10月,到湖南张家界、天子山及湘西各地写生,归来创作《湘西人家》、《湘西芙蓉镇》、《江村如画里》等作品; 11月,在澳门东亚大学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三十余幅,并在东亚大学举办题为“生活与艺术”的学术讲座,后展览移至文化广场展出三日; 作品《江碧鸟愈白》为澳门博物馆收藏; |
1991年 | 58岁 6月,岭南画派纪念馆正式成立,被任命为副董事长; 8月,参加广州美术学院举办的“国画精品展”,在广州及香港两地展出; 12月,应邀参加“中国岭南派六人画展”(参展作者:关山月、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陈章绩、周彦生),赴新加坡展出,展出期间应邀于新加坡艺趣会上作《关于岭南画派》的学术报告; 作品《高原春色》为北京中南海珍藏; |
1992年 | 59岁 4月,《梁世雄画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该画集共收集画家80年代以来新作82幅; 被选举聘任为广州美术学院第二届学术委员; 5月至6月,应邀与夫人及黎雄才夫妇重访日本,历时一个半月,曾到东京、名古屋、京都、奈良、热海、伊豆、伊势志摩、富士箱根等地进行观光及写生活动; 访日期间,受到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及中国驻日本全权大使杨振亚接见; 于1992年9月23日在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黎雄才、梁世雄访日画展”; 适逢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期间,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率领代表团,包括官房长官等一行二十多人参加开幕式,并亲自剪彩; 广东省省长朱森林,人大主任林若以及日本、法国、波兰、泰国等驻广州的总领事前来参加; |
1993年 | 60岁 1月,赴泰国旅游观光; 在家休养,较少活动及创作; 仍担任硕土研究生导师职务,对我国台湾来的研究生进行辅导; 10月,《黎雄才、梁世雄访日画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正式辞去国画系主任职务,并退休; |
1994年 | 61岁 1994年3月10日在岭南画派纪念馆举行《黎雄才、梁世雄访日画集》出版座谈会,日本驻广州总领事古森利贞、日本友人二村宽、二村正夫等出席座谈会; 广东省对外友协指出,该画集的出版是我省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 香港《收藏天地》发表李伟铭撰写的《人、自然与艺术创造意识——梁世雄山水画略论》文章,并刊登了《烟雨松峰》、《黄山云海》、《峨眉云瀑》、《奇松飞瀑》、《南岳松涛》等五幅作品; 6月,被聘为高剑父纪念馆艺术顾问; |
1995年 | 62岁 4月23日至29日,应邀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市中央艺术学院内中央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四十余幅,展出期间,在中央艺术学院举办学术讲座并作画示范; 1995年11月9日《澳门日报》发表作品《江山万里图》、《秋声泉韵》; 作品《南国水乡》为人民大会堂收藏; |
1996年 | 63岁 2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聘任为文史研究馆馆员; 9月,为中南海国务院贵宾接待厅绘制巨幅国画《云峰叠嶂映松涛》; 第三次重登黄山; |
1997年 | 64岁 作品《小鸟天堂》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喜马拉雅松》入选广东优秀美术作品展,并为广东美术馆收藏; 7月,应邀赴加拿大多伦多市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五十余幅,多伦多市市长贺珀励亲莅剪彩,中国驻多伦多市副总领事、侨领伍卓生、艺术界及各界朋友光临,展出期间应邀到多伦多市著名画家查尔斯家访问; 到佐治湖畔、安大略湖、千岛湖以及渥太华、蒙特利尔、魁北克及世界闻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等地参观写生,归来后,数易其稿创作了《尼亚加拉大瀑布》; |
1998年 | 65岁 5月,与夫人容璞前往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卢森堡、摩洛哥、梵蒂冈、比利时等八国访问考察,沿途画速写,归来后创作以欧洲风光为题材的中国山水画:《蒙马特高地》、《巴黎圣母院》、《尼斯海滨》、《金色威尼斯》、《莱茵河畔》、《新天鹅堡》、《阿尔卑斯山下》、《卢森堡大峡谷》、《荷兰风光》等; |
1999年 | 66岁 参与全国99位书画家共同创作巨幅国画《江山万里图》迎接澳门回归; 作品《金色之秋》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纪念建国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暨援助西藏希望工程书画展”; 《虎门大桥》入选“广东省改革开放成就画展”; |
2000年 | 67岁 创作巨幅国画《泰岳雄姿》及《松峰万叠云无尽》、《黄山朝晖》、《富士春色》等四幅; 10月,赴九寨沟、黄龙、米亚罗等地写生观光,归来后创作三联屏巨幅国画《万千飞瀑伴秋声》; |
2001年 | 68岁 2001年2月23日,在广州逸品堂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三十余幅; 9月,随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一行12人赴陕西、山西等地参观访问; |
2002年 | 69岁 随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书画家代表团赴台湾参观访问,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归来后创作巨幅国画《阿里山之魂》、《台湾太鲁阁激流》、《阿里山神木林》等; |
2003年 | 70岁 随广东省文联组织的采风团,深入新疆采访并前往中蒙边境的淖毛湖等地胡杨林地区收集创作素材,归来后创作了《大漠雄风》、《大漠金秋》、《胡杨系列》以及《天山牧歌》等新疆组画; 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创作大幅国画《散作乾坤万里春》、《长青图》等入选全国文史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展览,在北京、广州等地展出; 10月8日至10月15日由广东省文史馆、广东省美协、东莞市政协及东莞市美协、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梁世雄画展》在东莞可园博物馆展出,共展出作品四十余件; |
2004年 | 71岁 随广东省文史馆书画家代表团赴黄山、九华山等地参观访问,这是梁世雄第四次重登黄山,归来后创作了大量表现黄山及九华山等题材的作品,如《九华山凤凰松》、《玉屏雨后》等黄山系列组画; 与广州美院陈金章教授及10位先后毕业于国画系的山水花鸟研究生一起举办“丹青岁月”12人画展,并出版大型画册; “丹青岁月”每人展出作品五幅,梁世雄以《阿里山之魂》、《台湾太鲁阁激流》、《苍松万古春》、《珠江春晓》、《大漠雄风》等作品参加展出; |
2005年 | 72岁,元旦在广东东莞长安镇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40幅。为东莞市东城区创作大幅国画《东城春晓》。创作新作《深情系沃土》、《一夜霜花带月开》; |
2005年 | 72岁,元旦在广东东莞长安镇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40幅; 为东莞市东城区创作大幅国画《东城春晓》; 创作新作《深情系沃土》、《一夜霜花带月开》; |
2006年 | 大型画集《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梁世雄》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月23日,南海举办“《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梁世雄》首发式暨梁世雄教授作品捐赠仪式”,南海区政府颁发“桑梓情深,德艺双馨”奖牌,向南海博物馆捐赠作品二十幅; 二月12日至三月13日,在珠江广场珠江画舫举办“平正风格——梁世雄画展”,展出作品四十幅及部分书法作品;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报》刊登《归渔》《遥望喜马拉雅峰》《大漠金秋》等作品; 评论家孙克撰写文章《岭南风范山水大家——读<梁世雄画集>有感》; |
2007年 | 赴新加坡及海南岛访问,创作《天涯海角万里春》; 三月20日至25日,参加由北京、上海、广东、安徽、贵州、内蒙古六省区市文史馆共同发起,中央文史馆主办的“中华魂”展览; 创作《泰岳雄姿》《万千飞瀑伴秋声》,为广东省某单位收藏; 广州美术学院电教科拍摄专题片《山水画家——梁世雄访谈记录(上、下辑)》; |
2008年 | 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出版挂历《山高水长——梁世雄作品欣赏》,选印作品十三幅; 《天涯海角万里春》参加全国文史馆组织在北京举办的“迎奥运”展览; 八月,到北京参观奥运会,并为北京某部绘制《松峰叠翠迎朝晖》; 创作《五松图》《登高壮观天地间》《松峰万叠云无尽》《云峰初霁》; 入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名家集萃》; 为美国友人创作《长江三峡图》; 由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画品》典藏导报转载《当代岭南》专访《对话梁世雄》; 刊登作品《太鲁阁激流》《月色驼铃》《珠江春晓》《归渔》《大漠雄风之二》等; |
2009年 | 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画品》在画家专访中专文介绍,刊登作品《霜叶红于二月花》《雪山林海》《晨渡》《瑞士风光》等作品七幅; 创作《明月松间照》《胡杨系列》等; 九月,广东美术馆举办“梁世雄绘画六十年”展览; |
作品有《沙田新绣》、《昆仑山下》、《喜马拉雅松》、《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出版有《梁世雄山水画选》、《梁世雄画集》、《黎雄才、梁世雄访日画集》等。
梁世雄作品《金色之秋》 97cmx178cm 纸本设色 2008年
代表作

《归渔》(1959,广东美术馆藏)、《椰林秋晓》(1960,广东美术馆藏)、《不尽长江滚滚流》(1984,南海博物馆藏)、《朝鹭腾飞》(1989)、《珠江春晓》(第一稿,1995,人民大会堂藏)、《云峰叠嶂映松涛》(1996,中南海紫光阁藏)《台湾太鲁阁激流》(2002)、《阿里山之魂》(2002)、《珠江春晓》(第二稿,2004,广东美术馆藏)和《数峰烟雨数峰晴》(2005)等。
作品特点
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梁世雄的绘画以人物画为主,七十年代后转为山水画。其作品气势雄伟,意境清新,既传承了岭南画派的写实和秀丽,又融合了北方各派的粗犷与雄健。
著作
出版有《梁世雄画选》(岭南美术出版社,1986)、《梁世雄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1992)、《黎雄才、梁世雄访日画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岭南画学丛书·梁世雄》(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梁世雄》(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等。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